西工要闻 INDEX

当前位置: 首页 > 西工要闻 > 正文

作家方英文新作《后花园》研讨会在西安工大举行

来源:人文学院 发布时间:2008-04-17 点击:

 

    (本网讯)4月12日,由拼搏手机版app,拼搏(中国)与《小说评论》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陕西省著名作家方英文新作《后花园》研讨会在西安工大举行。

    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名誉主席、拼搏手机版app,拼搏(中国)人文学院名誉院长陈忠实,陕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周敏,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高建群,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治民,《陕西日报》副总编辑薛晓燕、张若愚,陕西电视台副台长张书省,《华商报》副总编辑王朝阳和西安工大校长刘江南,副校长刘建勋,以及省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星、畅广元、李国平、李震、刘炜评、杨乐生、段建军、冯希哲、邰科祥、孙见喜、孔明等四十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由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省作协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工大兼职教授、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国平主持。

    首先,刘江南校长代表学校致辞。他简要介绍了西安工大的基本情况和人文学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后说,《后花园》作品研讨会是我校继3月29日成功举办“首届陕西女作家创作研讨会后”再一次举办方英文先生的长篇小说《后花园》研讨会,这不仅是对方作家个人的创作进行一次回顾和总结,其实更重要的是向社会表明我们一种姿态,这就是拼搏手机版app,拼搏(中国)将把对陕西地域文学与文化的关注和研究作为我们今后人文学科工作的重点,我们企图通过自身的努力为陕西文学以至中国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尽微薄之力。同时祝愿研讨会取得成功。

    随后,由西安工大人文学院院长、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青年文艺评论家冯希哲宣读了因公务未能与会的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亲笔信。

    《后花园》是方英文继《落红》之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讲述大学讲师宋隐乔在开往陕南的火车上,偶然邂逅了美人罗云衣。中途为了解决内急,他借临时停车跳下去,被抛进陌生大山里,由此踏上浪游之旅。他依次结识了“绿色女人”胡珍子、小店老板胡葵花、神奇执著的老红军、聪慧过人的智呆和尚、清纯可人的忘莲尼姑,梦境里的楚春苔、鲜红鹰,以及个性怪异的明闻道、楚朝亭等人物。当他与罗云衣重逢“后花园”,演绎了令人陶醉的爱情后,携手返回都市。由此,知识分子、官员、民工、投机商、大学生、洋移民等各色人物一一登场……小说诗意地描绘了秦巴山地的风物人情,传神地勾勒出生态迷离的都市景观。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后花园》从多视角作了阐释。陈忠实说,自己“最直观的感觉(与落红相比),从文学视角的角度分析《后花园》这部作品是以今天人的视角,以主人公宋隐乔这个人物的眼睛对生活进行多重视角透视。第二个是今天和昨天的视角,这一点可能是这个作品最具分量的体现,它涉及到这块土地深远的历史,尤其是对文学乡村人物的状态的描写,对精神世界的摧毁,不管是人性的、人格的、人的心理的摧毁,是我读这本书最受感动的。第三个视角就是地域文化的透视,作者给我普及了文化常识,以及一些过去的生存状态,尽管不是重点,但是涉及到了。这些看似是生活常识实际上透视的是人的心理差异。在多重视角的透视下,看到的是足下的土地,昨天今天牵引到历史,浸入到眼下,具有艺术震撼力,实现了从生活到艺术的真实感,很不容易。”同时他欣喜地指出,“从作家写作来说方英文的创作已经进入自由叙事状态。这体现在叙事的跳跃性上,一会是时下,一会是文革,一会是改革,交叉在现实世界和昨天世界。人物的心理用一种跳跃性的思维来贯穿,罗云衣与宋隐乔的关系,罗云衣的家世,经历体现得历史。特别是在历史的准确性,对文革历史氛围生活氛围,写得准确而生动。在语言叙述方面,他说亦庄亦邪的叙述与描述,对于文学那样残酷残忍的事件本身,这个人用自己亦庄亦邪和他平常的说话方式,更使人欲哭欲笑又不得,愈加让人心里感到深刻,给人心灵上的艺术效果。

    著名文学评论家陕西师大博士生导师畅广元教授认为《后花园》独具艺术特色:第一,它不以写人物性格见长,而以写富有历史意味的人生画面为优;第二,由诸多既足以钩沉人的历史记忆、又能刺激人的现实联想的混和画面,结构成一种有机的“意义生成物”,把作品整合成整体;第三,读者只有放弃阅读长篇小说的传统习惯,在与文本中的“意义生成物”的互动中,在真正进入美感状态时,方能把握作品的价值;第四,评价这样的文学文本不再是看其人物形象是否典型,情节的社会意义是否深远,而是看其“意义生成物”所包蕴的情感和思维空间的广度和深度,及其所能激发人的美感力度;第五,相应地,进入这类文学文本完全追求感性,或者把美感仅仅视为一种纯感性活动,就不行了。它需要感性却更需要由感性升华为与感性密切联系的理性,比如,楚朝亭的晒太阳,比如“奇志队冤案”等等,如没有紧跟上的理性感悟,就很难把握文本整体所建构的“意义生成物”。

    李星发言说,方英文的作品很难把握,在中国文坛上是一个艺术,微言大义,用不严肃的口吻来将极其严肃的,人内心的苦闷。就如鲁迅先生说的众人看《红楼梦》一样,性学家看到了淫,才子看到了缠绵,这本书亦如此。道学家看到了淫,才子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政治。很值得思考。整个小说和方英文一样,不正经中的正经,糊涂中的智慧,情中的理,没有原因的原则。

    文学评论家、西安工大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邰科祥认为,大多数作家致力于作品思想的深刻和崇高时,方英文却逆流而上,在自己的小说中大肆张扬着简单与世俗。也许这样做,很容易招致一些读者的误解,也会遭到某些正统批评家的攻击,但是方英文我行我素,从他的短、中篇小说到《落红》再到新近的《后花园》一直坚持了下来,如果说,他早期还不大自觉,那么现在则非常清醒,这是不容易也是了不起的。而且,这种做派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上更是不多见。虽从感觉上,我们会自然的联想到中国文坛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流行的所谓“后现代主义”思潮和“先锋小说”,因为,方英文小说中的反崇高、去中心倾向,平面化、浅表化的风格,反讽的手法、语言的狂欢等等特征的确比较明显。但细究起来,他们相互之间却有较大的差异。中国后现代思潮的文化背景最初是建立在对西方后现代的模仿和借鉴,往往比较生硬,而方英文则是在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背景上通过完全中国化的方式对传统的价值与话语体系进行着颠覆,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后现代和先锋小说不谋而合但又有了质的飞跃,准确地说,他是传统方法下的后现代,《后花园》是中国当代文坛一部比较成熟的后现代文本。

    西安工大人文学院院长、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青年评论家冯希哲最后做总结发言。他首先介绍了本校地域文学与文化方向近两年取得的学术成果,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认为《后花园》是继“陕军东征”后,最有实力的作品之一,也是近两年陕西作家群创作佳作叠出,在“井喷”现象中,最能代表陕西作家群创作实力和探索成果的一部具有研究价值和阅读意义的优秀作品。他还从《后花园》文本所呈现出的多层隐喻阐释切入,认为这部作品所呈现的话语姿态,为新时期以来知识分子叙事文本富有有个性和咀嚼性的东西,是个新动向,应当引起评论界的关注。作品没有着力去追求人物形象的典型化、矛盾发展的复杂化和叙事的严密逻辑性,而以诙谐幽默的言语方式通过宋隐乔的“寻梦”,营造出交错复杂的时空来结构一个非主流价值主导,其中隐涵着丰富喻指性的意义世界。男主人公宋隐乔在偶然中的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与感受、心态,并不完全是为了情节需要,他撕下了道德袈裟,用自诉与自为的行为反叛了新时期以来知识分子形象要么崇高要么被压抑要么变异的传统,还原了知识分子人性的本来面目和内质结构,喻示出浮世中以宋隐乔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精英在传统与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文化嬗变中,人性的放逐与守成、精神的迷失与眷念、道德的失范与重建的矛盾性与复杂性,这恰恰是当下的青年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群体性文化心态具有共适性的迷惘症所在。同时作者智慧机巧地运用似乎错乱的时空背景来揭示造成如此尴尬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潜在因素。虽然作者潜意识想塑造一位水一样美,集古典与现代、高雅与朴素等美德于一身,美仑美奂的女性罗云衣,但其理想化指向并未能代替楚朝亭在太阳下晾晒心理的隐痛,用灵魂“追赶太阳”的暗喻性。文本中的“后花园”岂止是自然中的“后花园”,更是价值冲突中人类精神失落寻寻觅觅当中的“灵魂后花园”。他最后强调,如果用传统的接受眼光和心态把握这部作品,不深入到文本的内在意义世界,无形中会使《后花园》的价值本体受损,更难以接近文本最隐秘的真实意图。

    专家还从作品的艺术技巧、文本价值等角度做了细致的分析。

    研讨会期间,就理工科大学人文学科建设的情况及意义,校长刘江南和人文学院院长冯希哲还接受了陕西电视台和西安电视台的专访。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省内的《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三秦都市报》、《西安电视台》、《西安晚报》、《阳光报》等14家新闻媒体,有的媒体借用专家的评价说“拼搏手机版app,拼搏(中国)成为陕西文学的新中心”。

拼搏手机版app,拼搏(中国)校长刘江南接受记者采访

西安工大人文学院院长冯希哲接受记者采访

作家方英文在研讨会上发言

研讨会会场

文/图:人文学院 编辑: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张辉